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卢勤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卢勤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有哪些专业的、适合小学生家长看的育儿书籍?
我推荐《正面管教》这本书核心关键词就是:理解+尊重+协商
解读亲子关系建立的同时还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社会关系当中,师生、上下级、医患,无往不利。
仔细研读此书会改变你的育儿理念,有几十种方法应对孩子出理的各种问题!
正面管教的内容简介
第一本推荐《正面管教》,这本书的作者很权威,研究儿童心理学很多年,理论和观点都非常实际,第二本推荐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,其实这本就是第一本里面的一些理论的阐述和应用方法,很实际,第三本推荐《父母的语言》,再好的方法都要能解决问题才行,这本书从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沟通出发,让家长学会怎样更好的和孩子说话!
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,建议家长不要去看一些特别深奥的或者讲方法的书,因为一开始你可能会看不下去,还有就是方法这东西太抽象了。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一些比较具象的书。
比如说《孩子慢慢来》这本书是由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的,内容特别细腻,都是自己育儿的真实感受,更像是一个育儿记录,非常实用。
比如说尹建莉老师的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,是通过她教育女儿的亲生经历来讲述的,而且她本人还是教师,对一些问题看得会更透彻一点,也能给大家更专业的建议。
总之,刚开始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看特别专业的东西,看有真实案例,特别是作者本人案例的书,更有意义
五岁女儿偷拿了超市两颗糖,严厉批评她却不以为然怎么办?
五岁的女儿偷拿了超市两颗糖,回到家搜出来给我看,严厉批评她,但她不以为然,该怎么办?
其实小孩子拿了超市的糖,有时候她并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和意义。
只是觉得想要吃糖,所以就顺手拿了。妈妈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孩子那样做是小偷的行为,这样子的话。
因为一旦给孩子贴上了偷东西的标签,将会影响他的一生。但是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这样做也是不对的,再加上孩子对于自己拿超市里的东西这样的事情不以为然。
第一,帮助孩子了解超市运行的过程
有时候孩子拿了东西没有付钱,可能只是他不知道超市是怎样运行的,不知道在超市买东西是需要付钱的。所以要告诉他超市的运行方式。让她自己去体验如何挑选商品,如何付款。你要告诉他,如果拿那个人拿了东西都不付钱,那么售货员阿姨挣不到钱,就没有办法生存了,就像妈妈每天工作不发工资一样,没有钱,家里也无法再生活下去的。
第二,故事引导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
现在很多绘本故事和动画片里都有关于不拿别人东西的这样的故事,可以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,拿别人东西,拿超市里的东西不付钱,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。只有自己意识到错误以后才不会再犯。
不必大惊小怪!俗话说“孩儿好,狗儿手”,小孩天性多动活泼,只要不是习惯性就好,随着孩子的长大教育是完全可以改变好的,但父母和亲人的言传身教最重要。
举实例:我小时候在农村小伙伴们没有谁没偷过东西的!那时穷肚子饿,看到能吃的顺手牵羊是常事,偷荔枝偷甘庶偷花生偷……多了去!那年代无聊把这些当乐趣,大人们抓到的教育一下不能偷就放了,也不太当回事。随着长大接受教育逐渐明事懂理,也知道偷不对改!知过能改!现在小伙伴们都长大都老了也没谁变坏人,我上大学还成长为有用之才了。
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不是解决她的态度,而是她到底从哪里学来偷拿,而且引以为豪。这种价值观是基于什么而形成的?
单纯的批判,甚至打,只能制止她这个行为,但是孩子往往会以此错误价值观而做出更荒谬的事情。只有了解她的行为动机才可以纠正错误。
一、孩子错误行为的动机
5岁的孩子,最重要的是父母,最希望父母注视自己,如果自己的行为可以让父母高兴、认同她或者关注她,她绝对是义无反顾的去做。
题主的孩子,偷拿了糖果之后,她并不是收藏起来偷偷吃掉,而是回到家搜出来给家长看。
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解析点,一个是回到家,另一个是给家长看。
回到家,意味着安全、隐私,可以让自己和父母独处。如果是有兼顾到“安全”这个意识,那么孩子是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是错事的;而让父母独处,搜出来给家长看,这是孩子在希望通过自己最喜欢的物品,来讨好家长,用成功偷盗的行为,来赢取父母的关注甚至赞美。
换言之,孩子希望获得家长的关注。家里是否有二胎?或者是否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?又或者给孩子的错误定位,例如“你真是个坏孩子!”
特别是后者,错误的定位,孩子会错误的理解为如果我不坏,家长甚至看都不看我。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在意这些评价?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行为寻找自己在家里面的定位。
二、不以为然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卢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卢勤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